图1
图2
优点分析:通过直观的排名展示,激发各项目团队的竞争意识,促进项目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升。同时,管理层可以快速了解各项目的整体情况,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策略,提高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,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。
功能介绍:用于建立和维护监理工作的体系制度,包括监理体系建设(图3)、风险源辨识(图4)、各岗位职责清单(图5)各部门职责清单及监理管理制度(图6)等。
图3
图5
图6
优点分析:极大程度上规范了监理工作流程,提升工作效率,规范监理行为,提高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,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工作差异,提升监理工作的整体质量。
功能介绍:系统自动生成日常安全检查任务,监理人员在日常安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可实时记录并上传至系统,包括问题种类、问题描述、严重程度、照片等信息。
优点分析:手机、电脑均可操作,实现安全问题的快速记录和上报,便于及时跟踪和处理。系统化的管理使安全问题可追溯,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根源和趋势,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。同时,提高了安全巡视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,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。(移动端图6、电脑端图7)
图6
图7
功能介绍:系统自动生成巡视任务,与日常安全巡视类似,该模块用于质量巡视中问题的记录和上传(移动端图8,电脑端图9)并形成监理的独立平行检查成果。
优点分析:手机电脑均可操作,能够根据划分的检验批对项目质量进行巡视,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。通过问题的系统化管理,便于进行质量分析和统计,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。同时,促进施工单位提高质量意识,加强质量控制。
图8
图9
功能介绍: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工程进行验收,记录验收结果和相关数据,并可上传验收照片和数据。(图10)
优点分析:规范验收流程,提高验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。系统化的验收记录便于查阅和管理,为工程的质量评估和后续维护提供可靠依据。
图10
功能介绍:对进场的原材料、设备等进行检测,记录检测数据和结果,并判断是否合格。(图11)
优点分析:严格把控进场材料的质量,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。系统化的检测管理使检测数据可追溯,便于进行质量分析和责任追究。提高进场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,减少人为错误和疏漏。
图11
功能介绍:对见证取样的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,包括取样时间、天气、类别、检测内容、现场照片、检测结果等。(图12)
优点分析:确保见证取样的真实性和规范性,为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依据。系统化的管理便于对见证取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,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。
图12
功能介绍:记录旁站监理的过程和关键信息,如旁站时间、部位、施工情况等。(图13)
优点分析:加强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的监理,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。旁站记录的电子化管理便于查阅和保存,为工程质量追溯提供依据。
图13
功能介绍:监理人员可在线填写监理日志,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、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。(图14)
优点分析:提高监理日志的填写效率和规范性,减少纸质日志的管理成本。系统化的日志管理便于查阅和统计,为监理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。
图14
功能介绍:包括会议的发起、通知、记录和纪要整理等功能。(图15)
优点分析:提高会议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,确保会议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有效落实。会议纪要的电子化存储便于查阅和追溯,为监理工作的决策和执行提供参考。
图15
功能介绍:用于制定培训计划、发布培训通知、记录培训内容和考核结果等。(图16)
优点分析:有助于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,促进监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。系统化的培训管理便于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评估,确保培训效果的实现。
图16
功能介绍:收集整理各类监理相关的规范标准,方便监理人员随时查阅和学习。(图17)
优点分析:为监理人员提供便捷的规范标准查询途径,确保监理工作依据最新的标准进行。有助于提高监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,减少因对规范标准不熟悉而导致的工作失误。
图17
图18
通过智慧系统的应用,实现了监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,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的使用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例如,日常巡视问题的上传和处理时间明显缩短,现场验收和进场检测等工作也更加高效。
系统的各个模块相互配合,对监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,确保监理工作按照规范标准进行。同时,通过数据分析和问题追溯,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,有效提升了监理工作质量。
智慧系统为管理层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和监控手段,能够实时了解各项目的监理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,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,确保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。
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,监理人员可以及时沟通和协作,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同时,通过项目排名和培训教育管理等功能,促进了团队之间的竞争和学习,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四、结论
监理单位智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,为我们的监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效益。通过各个功能模块的有效运行,提高了监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,加强了监督管理和团队协作。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和优化智慧系统,充分发挥其在监理工作中的作用,为推动监理行业的智慧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